11月27日,“‘滨青开讲吧’阳台show”首场活动在杭州高新区(滨江)滨和社区活动广场举行。从初来乍到的陌生,到逐渐融入社区的温暖;从地域文化的差异,到相互理解欣赏的共鸣,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们用“青言青语”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让理论宣讲既有思想深度,又有青春温度,生动诠释着“滨”至如归的深刻内涵。

“‘滨青开讲吧’阳台show”是杭州高新区(滨江)以青年群体为主角,打造的面向基层群众的系列开放式理论宣讲新舞台。此次活动在户外阳台、社区广场等开放空间,用开放麦、相声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,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,凝聚青年共识,激发创新活力,为高新区(滨江)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活动现场,气氛热烈。“大家摸摸口袋,或者抬抬手腕——没错,就是我们的手机和智能手表。它们就像超级网络的‘神经末梢’……”00后大学生宣讲员薛郭联豪以《万物智联:滨江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底座”》为题,将高深的“新质生产力”和“现代化产业体系”化作了智慧社区、便捷生活等可感可知的场景,讲述物联网技术如何为多元化的城市生活提供坚实支撑。
“不是不爱听道理,而是不喜欢刻板说教。”蘑菇未来(提莫传媒)合伙人姚昕接过了话筒。在他的分享中,理论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灌输,而变成了可互动、可分享的“潮流”内容。他认为,把宣讲舞台搬到人才社区的活动广场,贴近青年生活圈,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表达,让主流价值在多元语境中更易共鸣。
来自产业社区的两位社工也带来了“接地气”的分享。火炬产业社区社工李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区图景:工程师在公益服务点等着贴膜,顺便和非遗师傅聊创意。“我们的服务,就是希望消除大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,让不同背景的青年都能安心追梦,感受‘家’的支持!”物联网产业社区社工姚趣用一个个“5分钟”的故事,分享了社区如何成为“超级链接者”,既为企业“牵线”促成合作,也为8万多名产业青年“搭台”组建兴趣社团,让科技园区在多元互动中更具归属感。
活动的尾声,滨江企业员工邱若涵、李嘉泽的相声宣讲《笑语欢声赞滨江》以活泼生动的形式,将滨江的科技创新、文化繁荣、城市变迁等成就巧妙串联,在观众的笑声与掌声中,将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”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”等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。“以前觉得‘文化自信’‘多元交融’这些词有点抽象,今晚听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们分享他们在这里的故事,才真切感受到滨江的包容和温暖。”一位在场聆听的青年居民感慨道。
据了解,首场活动后,杭州高新区(滨江)还将于12月分别在星光会客厅阳台、浦沿渔码头等地举办后续活动,继续围绕不同分主题,展现滨江青年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。(鲁新/文 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供图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