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七点,浙江温州S1线三垟湿地站,市民陈女士刷码进站,靠窗坐下。“以前开车去龙湾要一个多小时,现在25分钟就能到,路上还能欣赏湿地风景。”这样的“半小时生活圈”,已经成为不少温州市民的日常。通勤路上有风景,回家途中省时间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温州S1线从初期运营走向成熟运营,浙江交通集团幸福轨道公司把“幸福”二字稳稳写进城市的每一天。
看得见的服务升级 有温度
全线客运总量超7000万人次,安全行车超1873万列公里,列车正点率均达99.95%及以上,运行图兑现率均达100%。其中,2024年客运总量突破2000万人次,实现跨越式增长。亚运期间,温州S1线累计完成44场大型赛事展演(包含亚运赛事)保障工作,运送乘客136.87万人次,开行列车3644列……一组组数据记录下“十四五”以来温州S1线不断跃升的民生温度。

车站工作人员帮助乘坐轮椅乘客。
作为传递城市温度的流动窗口,温州S1线串联起温州南站、龙湾国际机场两大交通枢纽,承担起城市组团间的快速通联功能。随着西站房投入使用,换乘更顺畅——从高铁出站到温州S1线进站,最快一分钟搞定。“以前下动车换温州S1线,还得重新排队安检,大包小包特别麻烦。现在直接走免检通道,又快又轻松。”刚从外地回来的市民王女士拉着行李箱连连称赞。节假日期间,在“无缝换乘”基础上,温州S1线还推出“免安检”服务,乘客沿着清晰的指引标识,通过专用通道就能直达站台,全程无需二次安检,出行更省心。
除了“无缝换乘”“免安检”等贴心举措,面对多样化的出行需求,温州S1线不仅持续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,更推出近40项特色服务举措,从“准妈妈”徽章、幸福老花镜等便民用品,到爱心轮椅、幸福手写板等特殊群体关怀,再到一个电话即可预约,实现航空、铁路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的“瓯运+”全程轮椅服务,温州S1线力求精准关怀每一位乘客、每一类群体;而夏日里车站工作人员递来的一杯伏茶,更让温州S1线与城市文化深情相融;“5321”服务原则与微笑服务“六步法”则将专业化服务标准转化为充满温度的服务实践,让每一位乘客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怀……20000余件表扬信与160余面锦旗,正是乘客对温州S1线“有温度的服务”真诚的认可。
看不见的智慧支撑 在深处
乘客“看得见”的是服务,“看不见”的是背后的技术支撑。聚焦“正道智美”运营品牌建设,幸福轨道公司着力推进智慧化转型,以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效能,将“高水平服务人民美好出行”落到实处。

乘客使用智慧客服中心。
“票卡放上去,点两下屏幕,两秒钟不到,问题迎刃而解。”2023年“五一”期间,温州S1线智慧客服中心正式启用,标志着服务模式进入智能化新阶段。该系统集智能语音交互、票务查询处理、便民物资借用等多元功能于一体,实现了从“人工服务”到“智慧服务”的跨越。截至目前,智慧客服中心已累计服务超千万人次,在44场亚运赛事及多场大型演唱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中表现突出,成为温州S1线创新服务的亮丽名片。
技术赋能还体现在出行细节中。夏季,列车实行“同车不同温”,乘客可便捷选择“强冷”或“弱冷”车厢;冬季,座椅加热模式及时开启,告别“冷板凳”。此外,电子动态地图、人脸识别过闸、智慧照明等设施陆续投用,构建起覆盖进站、候车、乘车全流程的智能服务网络。
更多技术创新在“看不见”的地方持续发力。2023年7月,温州S1线完成信号系统升级,故障率大幅下降,表现优于国标。随后,“幸福轨道人”在车辆运维上展开新探索,优化市域铁路车辆修程修制,调整后车辆在全寿命周期内的三级修次数减少,运维成本也显著降低。
从有温度的服务到有深度的创新,“十四五”以来,温州S1线从“通勤线”向“幸福线”稳步迈进,以超7000万人次的平安运送,践行“高水平服务人民美好出行”的使命。站在新起点,“幸福轨道人”将继续以安全为基、服务为本、创新为擎,提升运营效能,优化出行体验,载着市民驶向更加“幸福”的远方。(林夕榆 黄影月/文 浙江交通集团幸福轨道公司/供图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