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邱犇
“离家就几步路,每月能挣四五千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联盟村“美好粿味”共富工坊内,村民邵大姐一边揉着面团,一边笑着说。
据了解,昌化镇以党建联建为牵引,持续推动片区组团化发展,以后营村为核心,连片带动周边孙家村、虞溪村、联盟村、后葛村等4村协同发展。通过全面整合“镇村企民”多方资源,探索建立“项目联推、服务联动、问题联解、共富联动”运行机制,积极打造“山水相依、产城相融、人文相亲”的“共富联合体”。“美好粿味”共富工坊便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实践。工坊所涵盖的清明粿、牛蒡粿、粽子、干菜饼、玉米饼等20多个品类的小食都是由村里的巧妇手工制作,结合“线下体验+线上带货”运营模式,每年累计销售额达300万元,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在“家门口就业”。
近年来,临安区持续深化“共富工坊”矩阵建设,组建“部门+企业+金融+新农人”的62个天目乡村共富帮共体,推进“一镇一区域特色”工坊集群建设,因地制宜建立工坊200余个,吸引77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,实现村民年均增收3万余元。
在高虹镇崇阳村,“江南舅舅”直播共富工坊成了“全村的希望”。工坊利用流量优势,通过电商赋能,为村集体实现由传统农业转型电商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。截至目前,全村有50多名本地村民通过直播增收,手机成了“新农具”,电商成了“新农活”。
从昌化镇“美好粿味”的手工烟火气,到高虹镇“江南舅舅”的直播新活力,临安的共富工坊正以多元形态扎根乡村沃土。这些扎根基层的工坊,既盘活了本地资源、激活了乡村潜能,更让“家门口就业、实打实增收”成为常态,生动诠释了“强城、兴村、融合”的深层内涵。
【责任编辑:张灵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