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要振兴,交通须先行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,随着“四好农村路”的高质量发展,一幅幅“农业因路而兴、农村因路而美、农民因路而富”的和美画卷正在广阔的乡野铺展开来,澎湃出乡村振兴的活力与生机。
自2018年在浙江省率先启动实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以来,临平区累计建成农村公路404条、总计415.63公里。截至2024年底,全区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174.28公里/百平方公里,路况优良率92.34%,乡镇通三级公路、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均实现100%,交通共富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。
深入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过程中,临平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,通过织密路网、优化治理、拓展功能,成功打造一系列“致富路、幸福路、连心路、振兴路”,形成“交农文旅”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近年来,临平区以“全域共富”为目标,构建大运河生态文化发展轴,塑造城乡融合新格局。
眼下,一条条四通八达的“四好农村路”正成为带动产业兴旺的“致富路”、促进城乡融合的“连心路”、展现乡村新貌的“景观路”。
在“四好农村路”谋划阶段,临平交通通过“党建+联建”绘好“共富地图”——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,建立区、镇、村、企四级党建联建机制,打造“四联四抓”工作体系,以党建之笔绘就发展蓝图,破解要素制约,激活乡村内生动力,为共同富裕铺就坦途。依托“临平交通·大家说”等平台,广泛听取民意,推动形成“一镇一特色,联片共兴”的发展格局。
制度保障方面,临平区出台了多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,并完善“路长制”体系,实现区、镇、村三级路长巡查全覆盖,机构设置率和运转正常率均达100%。同时,前瞻编制《临平区农村公路规划(2023-2035)》,推动农村公路与国土空间、旅游发展等多规合一,从源头优化路网布局,使路网布局真正匹配乡村发展需求和全域旅游脉络,有效优化全区农村公路的网络结构和功能服务水平。

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过程中,临平区交通运输局坚持“党员先锋筑品质,红色匠心保安全”,并依托“教授博士工作站”“专才尖兵”互培成长营等平台,促进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,不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。目前,工程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100%。
面对农村公路管理难题,临平交通党组织牵头打造“红色联盟”,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,打通“高速-国省道-农村公路”全链条治超体系,强化与交警、高速管理等部门的有效联动,形成治理闭环。今年以来,累计查处违法超限运输343起,处置占道经营111处,有效保障道路安全畅通。
与此同时,积极推动“智慧养护当先锋”,坚持以数智化改革为牵引,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养护新模式。通过应用“浙路智富”等数字平台,推广无人机巡查,对全区“四好农村路”实行数智监管一图统览,有效解决传统手段不精准、整改解决不闭环、应用场景不协同等诸多问题。目前,全区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覆盖率已达100%。

以“四好农村路”为载体,临平区交通运输局通过党建引领“交邮农合”,畅通惠民便民“微循环”;通过将“支部建在产业上”,推动村美民富;通过“党员活跃线路上”,激发文旅新活力。
目前,全区已建成村级物流服务点77个,实现快递服务建制村全覆盖。依托“红临交通”党建平台,串联塘栖枇杷、泰山樱桃等本土品牌,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。新宇村果莲与“盒马鲜生”合作,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,“奶奶工坊”帮助村民实现年增收在1万元以上。
大运河环线的建成,成功吸引20余家文创企业入驻,研学产值连续3年增幅50%以上。2022年以来,新宇村接待头雁班、留学生等研学人数1.5万余人次,实现研学产值400余万元,村集体经济发展连续3年增幅超50%。
此外,以“四好农村路”串联全域资源,临平区打造了超山环线、水韵塘栖等12条农文旅精品路线,开发“塘丁超”水上游线,举办自行车赛、非遗展示等活动,推动“农村公路+体育”“农村公路+研学”融合发展。
2024年,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.95亿元,农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3元,增幅居全市第一。(崔义刚 张清琪/文 王怡旻/图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