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眺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健跳镇东部海域,规整的光伏阵列沿着海湾徐徐展开,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片蓝色科技矩阵;光伏板下,核电温排水在海底静静流淌。当前,这片波光粼粼的“光伏海”已铺设架设完成77%,迎来项目最后攻坚阶段。

这是三门县“光伏+温排水”海域立体开发模式的真实场景。不久前,该项目成功入选全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典型案例。这一创新实践,实现了同一片海域“水上发电、水下流通”的多重利用,使该海域使用面积实现“翻几倍”的倍增效应。
自2022年4月《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》发布后,三门第一时间行动,在当年9月拿下浙江首宗海域使用权分层设置不动产权证,“光伏+温排水”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核电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项目,也是浙江省首个通过分层设权确权的项目。
海域空间管理从“平面”转向“立体”不仅有效破解平面权属问题,更带来了翻倍的效益。光伏项目直接拉动有效投资10亿元,项目一期也在2023年11月实现首批并网发电,预计明年6月可实现全面并网发电,建设完成后年均发电1.6亿千瓦时,在25年的用海期限里,可实现40亿千瓦时的发电总量,相当于全中国总人口近1天的用电量。

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依托下,有限的海洋资源“重叠”增长,电力工业用海、渔业养殖等项目并行不悖,电缆管道、人工鱼礁等应用也提上议程——随着“光伏+温排水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一个覆盖光能、核能、风能、生物能等多种能源的三门电力供给网络正逐步形成,三门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走向更加精细化的新时代。(朱启旭/图文)
【责任编辑:陈青】


